《龙引十四年》~十七、安息吧!

《龙引十四年》

十七、安息吧!


    郑振中先生安葬之後的第二晚,振经先生在中华公会准备便饭招待戚友。因为参加的人相当多,免不了就谈到要如何纪念振中先生。我私下的意见是:三月十五日是振中先生的忌日,新文龙中华中学每年於是日放假一天,以为纪念。振中杯男女篮球循环赛继续不断的举行,也可以纪念振中先生。最重要的是:新文龙中华中学要永远不要变质。但是,我没有发表出来。

    不知是谁提出筹募教育基金,如果数目大,可以作为学校的基金,这是没有人可以反对,也没有理由可以反对的。我私下并不赞成,我记得振经先生也认兹事体大。可是我们两人虽然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,例如:如何发动,如何保管,如何运用,谁负责……都是需要考虑的事。究竟我们也不能不赞成。

    当时就召开座谈会,推举梁汉文先生为主席,余锵校长为记录,决定成立「纪念郑振中先生教育基金委员会」,颜金钩先生为主席,我担任正秘书,三位小学校长为副秘书。三区重要人士,全部罗致为委员。

    三月廿四日下午二时,郑振中先生教育基金委员会在龙引学校礼堂举行第一次会议,出席的人非常之多。除了增聘委员及聘请顾问之外,还通过了简则。

    简则中所提出的宗旨是:郑振中先生一生为社会奔走,为教育牺牲;遐迩同钦,华巫共敬。尤以近十余年来,集中全部精力,以求发展三区华文教育,高瞻远瞩,造福不浅,故发起筹募教育基金,作为永久纪念。

    筹捐基金的原则是完全为志愿性质,决不勉强。先在三区之内,广泛推动,各凭其心,各尽其力。并发函全国各地振中先生之友好,以及本校校友及学生家长,请求慷慨输将,自由乐捐。筹募工作暂定在年底结束,认捐款项,也可以分期缴交。

    我身为秘书,只有立即开始进行各项工作。首先是印发筹募基金的缘起。我以代讣的内容为主,稍作改动,立刻付印。同时再写了一封劝捐的信,内容如下:

    郑振中先生一生为社会奔走,为教育牺牲,提倡体育,热心公益。义之所在,不计利害以赴之;事若应为,集中全力而为之。公尔忘私,国尔忘家,遐迩同钦,华巫共敬,乃今世不可多得之完人也。古人云:鞠躬尽瘁,死而後已;可谓为先生之写照,今先生死矣,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,岂忍其令名淹没?爰经友好知交,发起筹募郑振中教育基金,藉志纪念,且垂久远。其哲嗣遵慈命,节约丧费四千元拨为基金。闻风而起者,大有人在。伏念  阁下,或为宗亲乡谊,或属友好知交,用敢肃函奉达,敬恳鼎力襄助,慷慨赐捐。并望登高一呼群山应响,庶可积腋成囊,聚沙成塔,使郑振中教育基金能够顺利成功,不胜企祷感盼之至。

    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,不到几天便有一万四千余元。我趁着假期,曾亲赴柔佛州各地去劝募。每到一处,便有许多校友来帮忙。例如在北干那那,吗咯、令金、巴罗等地方都有盛大的茶会来欢迎我们,约请了当地的领袖及家长来作陪。有一些很有趣味的事:赖央的张振光先生认捐了,他要他的公子垂锦另外捐一笔;吴品吴亚志兄弟的父亲,自己捐了之後,还找了几位印度朋友来捐献。林三煌夫妇都捐了,三煌又去找他的母亲来捐。郑文发先生是第一位寄捐款来的。他在振中先生出殡之日,特地赶来,伤心到流泪。到我去巴罗劝捐时,他刚好在主持附近一个神庙的盛会,因为他是当值的炉主。听说我来了,立刻回家,并且在家中准备了一点菜来招待,还约了当地一些朋友,大谈振中先生的生平轶事,使我非常感动。几年之後,不幸他自己也作古了。

    像这样各地跑动,报纸上常有新闻报导:因为有些记者便是三区的校友,想不到又引起了教育部的英国官员的注意。牛顿先生给了我不少的麻烦,有时简直是在故意为难我们。好在我们事先早已有了各项准备,他抓不到我们的差错,也就奈何不得了。最有趣的是振中先生於三月十五日逝世,三月十九日他就要约集新文龙中学的董事来商谈改制的问题。难道振中先生一死学校就要改制?当然振中先生是最坚决反对改制的。他说:「华校不改制,既不违反教育法令,更不违反宪法。如果独立中学被迫关门,我们便不做董事算了。如果有一天独立中学没有学生,那我们就自动关门上。」一九六二年新文龙中华中学开学的那天,他庄重严肃的宣布:新文龙中华中学绝对永远不改制;同时也呼吁其他华文中学不要改制。他又说:他已是五十开外的人了,一生从事於发展华文教育,决心维护华文教育;取销公民权,递解出境,甚至於坐监,都没有什么了不起。

   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,向牛顿解释振中先生的立场,说明他的为人。我也告诉他:从前的英国教育官员墨甘霖及耿威廉两位,都是非常敬佩振中先生。虽然振中先生离开了人间,他的遗志决不可更易。

    我经手收到的振中教育基金,一共有一万八千九百六十四元三角,其中在校学生就捐了九千三百零二元一角,如果加上前次壹仟元奠仪,超过一万,实在是难得。中学教师职员捐了三千七百七十元,连巫籍印籍教师,一共不过十八位而已。其他的钱大多来自家长和校友;在南大读书的校友,也捐了一笔。根据後来的统计,教育基金已筹到四万九千零四十二元二角,全部存入银行作定期存款生息。把这笔利息当作郑振中奖学金,於是又订立郑振中奖学金细则。规定大学有三名,高中四名,初中四名,决定自一九六五年开始颁发。

    就我来说,郑振中先生教育基金的筹募工作算是告一段落。我夫妇认捐的一千元,在一九六三年七月八日交清。第二年十一月廿五日,我将我经收的各条账目,印出征信录来。至於那些捐款,早已随收随即存入峇株马来亚银行。了结了我对振中先生的最後一段心愿。

    另外一件事,就是修建振中先生的碑墓。我曾经去峇株一间店去打听,也参考了一些图样。因为这是有关风水的问题,我不便擅作主张,我和振中先生的长公子温业谈了许多次。後来全由他去负责,黄克礼兄常常去督工。墓碑的碑文,许多朋友的意见都是想请王恢兄书写,他因在马居留不能延期,早已去了香港。我写信给他,同时请他和王道兄做一两付墓联,王道兄与振中先生为永春同乡,前次南游,在龙引住了许久,与振中先生至为相得。王道兄後在五月份出版的人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「郑振中先生生平事略」,由他与恢兄合述,文末,他自已做了一付冠头墓联,做好之後,特别请钱穆先生过目,钱先生谓甚允洽。这联便在振中先生的墓前,作为正中的一付:

    振民育德  今之君子
    中封外树  郁此佳城

    侧边的一付是我写的,免不了有些俗套:

    振发体坛功万古
    中兴华校业千秋

    振中先生又名天漪,我看到招魂旙上写了才知道,所以我再做一付:

    天胡不吊也
    漪欤其盛哉

    共要一四付墓联,我便以振中先生的故乡龙山两字,冠头如下:

    龙蟠虎踞
    山高水长

    我一口气做了三付,都抄给王恢兄看,他喜欢最後一联。连碑文墓联一起写好了,从香港寄来。我原是要请他也做一付的:大概是他不好意思夺美,便对我说:「龙山一联,实最佳构也;天漪联并不弱,且历久而能常新:所以我也不敢再着笔。」

    振中先生死後不久,就是清明节,三区人士及学校员生都上坟公祭。中学铜乐队穿着崭新的制服,站在墓前,一连演奏了近一小时。因为铜乐队成立了将近十年,一直没有制服。早两年的运动会中,振中先生提到铜乐队要做制服。想不到制服做好了,他已看不到了,我低头站在墓前,我在向振中先生在天之灵交代:我已尽了我的责任了。在我的眼眶里,虽然仍有泪水,我的心却是安祥的。

    第二年的清明节,墓地早已建好,非常堂皇。铜乐队又在演奏;三区人士还有公祭。

    第三年清明,我离开了龙引,我仍旧率领我的一家人去献上一个花圈,拜了三拜。我站在坟头,徘徊不忍遽去。若是说我有甚么感触吗?我心好像是一片空白。果真我心是一片空白么?我似乎是百感交集。

    在我跪在他的墓前的时候,我有多少话要向他说:我有多少事情要告诉他:长女晓忑要去爱尔兰升学,因为他在病中,我一直没有告诉他;而且我後悔没有告诉他。如今,晓忑已进了大学了。在我要离开龙引之前,克礼兄要我到坟前打卦以征求振中先生的意向,我不曾接受这个善意的建议。………。我们夫妇都漓住了眼泪,儿女们也在沉痛地怀念董事长。亦乐拜的时候,我特别提醒他:董事长不知多么喜欢你!

    振中先生的老太太,後他一年仙逝,就葬在附近,我们一家人也去行了三鞠躬。

    太阳光很强,一身在发热,我们只得走下山来。

    第四年清明,第五年清明,今年第六年清明,我们都有去祭拜•我们在此没有其他的亲人,清明上振中先生的坟,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份。

    我们托他在天之灵的庇佑:个个平安,儿女们参加考试,非常顺利;升学也能如愿,我个人仍是无所祈求。

    当我为学校的一些事烦到无可解脱时,我便向他求助,希望他给我力量。清明节,我可在他的坟前;不然,我就在他遗像前,他的遗像,就挂在我书桌的左面,我侧着头就可看到。

    去年底,晓忑回来渡假,原要去峇株上振中先生的坟。想到义山上蓬草高过人头,车行不得,只好要她在峇株时,向董事长默祷一番。回到家,向他的遗像行礼。

    在生前,振中先生是最关怀我们一家人的,在死後,我相信他的在天之灵,永远在护佑我们。我们还有甚么话说!

    安息吧,振中先生。



Posted in 新文龙点滴 and tagged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