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龙引十四年》~十二、集团结婚

《龙引十四年》


十二、集团结婚

    曾国藩说:风俗之厚薄,奚自乎?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。我记得在大学读书的时,哲学教授贺麟师也提过这一句,并加阐扬,讲了一点钟。後来某报社论也提到这些,与贺教授的相同。我问贺教授,原来该文是他的手笔!

    最近,我又想到这一句话;我立刻想到振中先生。

    我到龙引不久,便受邀参加婚宴。一去便是整整一个下午。去了一家婚宴,开了例;於是,有请必去;不去就会开罪人家。这样不仅躭搁不少的时间,在心理生理方面都是负担。

    为什么心理生理两方面都有负担呢?因为这些宴会都是不守时的;但又不能去得太迟。有时我迟一点,主人家的汽车,甚至连新郎本身都来催客;而且会说:客人都到齐了,只等校长。我匆忙上车,一面说对不起。事实上我到了之後,也许仍等上一个钟头。虽然我们华人的每一张请帖上都印了「恕乏价催」,事实上都要催客。等上一两个钟头,心理很不好受。到来上菜了,一道一道,可以到十二道菜;前後也要一两小时,肠胃实在吃不消。吃的时间又和日常食饭的时间完全不同,所以在生理方面也不好受。

    我便和振中先生谈起这些,同时我还提到烟和酒的浪费,真是惊人。某次,我参加一家相当富有的人的喜宴,主人非常殷勤,一直在劝酒。後来简直像强迫人要喝。我坐的那一桌,八个人喝完了两瓶,宴会已近尾声了,主人走来,每个杯子斟满,八杯浓茶一般。说真的,谁也不能喝了,因为那时是下午三点半左右,热得要命,空气又不流通。於是等到甜点一来,大家抢着吃。那边叫送客,主人走开,我们也一哄而散,如逢大赦。但是那八杯酒,少也有一大瓶。

    我只是和振中先生随便聊聊,想不到他却想到举办集团结婚。

    三区不像都市,而结婚又是男女两家的事。加上华人的习俗,婚姻要看日子,又有相生相克的禁忌,要办集团结婚,的确是不容易。首先要探听那几家人家要娶媳妇,然後派人去游说。讲来讲去,理由只有一个——节省而已。再免强一点说:集团结婚,场面伟大热闹,同时又可捐资兴学。

    一九五二年六月六日,星期天,就在学校礼堂举行第一届集团结婚,参加的共有三对。我做了两幅对联。贴在礼堂外面的是:

    三对新人,同行大礼。
    —蠲旧俗,共庆良辰。

    在礼堂中讲台的两边,另有对联:

    设茶点招待亲朋,心诚茗薄
    送礼卷捐助学校,意重情长

    那天,振中先生一定要我做证婚人,主持大典。我虽已有四个女儿,那时还没有儿子。华人是重男轻女的,假若那三对结婚的人,将来先生几个女儿,岂不会迁怒於我?而且我的实足年龄是卅一岁,做证婚人也不适合。我将这些理由,向振中先生解释,我坚持不能做证婚人。他说:「校长可以」。他微笑着只说这四个字,我仿佛就被说服了。直到如今我仍感到奇怪:为什么振中先生对於我的影响力这么强大,不可抗拒!

    我知道我的性情急,脾气燥,个性强;我随时在提醒我自己。可是振中先生说甚么,我都只有听的份儿,不曾违拗。他从不会企图说服我,也从没有提出甚么道理来,他绝不用命令的口脗,也没有用恳求的语气。他要我做甚么,他总是微笑着说。

    我想:他有一股精神感召力!

    反过来说:他要我做甚么事之前,他一定经过慎密的考虑;他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提出甚么来。

    我记得我的证婚人致训词中,便提到我的不合格:我希望每对新人都早生贵子,明年请我吃红鸡蛋。我也略提夫妻相处之道。我在那时结婚虽只六年,倒是夫妻相敬如宾的。

    因为是第一届集团结婚,大家都觉得新奇,观礼的人非常多,整个礼堂挤到一片黑压压的。临时要加添许多桌椅,赶紧去借杯碟,多购茶点。仪式完成之後,还照了一张团体结婚相。

    这一次的集团结婚,可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成功。学校收了多少礼券,我已记不清楚,我只知道添置了几百套杯碟,买了许多盘子,好像有四箩之多。

    三个月之後,九月廿八日,又举行第二届集团结婚。我同样做了两幅对联:

    佳偶天成,承先启後。
    良缘夙缔,继往开来。
    
    备陆羽茗,代杜康酿,为教育节约。
    聚弦歌地,行周公礼,奏鸾凤和鸣。

    好像第二届有六对之多,我已不是证婚人了。我对振中先生说:如果三个月内要做两次证婚人怎么吃得消!

    由於我们讲惯了喝喜酒,结婚不请喝酒,或者是去参加婚礼而又没有喝酒,髣佛都有点不对劲。所有我在对联中提出教育节约。後来听说有些参加集团结婚之後,晚上在家再大摆筵席,请喝喜酒。这样便又影响了礼券的收入。我倒是无话可说,因为在我结婚的婚宴会中,原也没有用酒。因为同学太多,逼我喝酒的话,我一定会醉。不像一般新郎,有家长在陪伴,可以保护。其次是想省点酒钱。可是仍有些好酒的同学们提出抗议,平时都要喝酒,喝喜酒都没有酒喝,太不像话。我便答应他们到我的新房中去喝。结果喝掉几十斤黄酒,醉倒了好几个男女客人。

    参加集体结婚,原是省一点钱为学校。可是一些戚友们认为只参加茶会没有酒喝,总不够味。买礼券也不十分热心了。

    如此一来,学校里收不到多少礼券,当事人要来再请一次客,更加麻烦。我忘记在第几届之後,便无形停办了。从此三区董事,各办各的,都像从前一样。振中先生娶媳妇,也请了酒,他却坚持不收别人的礼。学校老师送去的红包,都一一退回。至於请酒,也不那么铺张,只邀至亲好友而已。

    集团结婚虽然中断,但是,三区对於喜庆的宴会,慢慢都开始节约,谁也没有过份铺张。但是并不是说三区没有热闹的喜宴。

    我和学校的老师们,慢慢地便不必参加这些应酬,省时省事。不过有时家长的盛情难却,我仍得去。就在我离开龙引之後,文律罗尧波结婚,亲自送请帖到马六甲来,我和曾锦祥兄还是去喝了喜酒!

    谈到结婚,我便会想到学校的教师们。我初到龙引的几年,很多老师都没有结婚,我常爱和他们开玩笑。

    那些单身教师,也非常有趣。有的在内心中情有所锺,有的是茫无头绪,有的在暗地进行,也有绝口不谈男女事的。

    这样便发生了师生恋爱的问题•有些英文教师,出校不久,年纪很轻。一些高师班的女同学,虽仍在籍,年纪又不太幼。尤其是头几届高师班,许多都是超龄的。除了师生恋爱之外,同学之间也有恋爱的。

    男女恋爱,已是动人的新闻;师生恋爱,男女学生恋爱,更容易怂人听闻。更何况在三区风气比较闭塞的地方。

    我记得有位家长向振中先生投诉,指责某位教师要不得,写信与他的女儿。我经过调查之後,便约他来谈。他不知道他的女儿写了更多的信给那位教师。

    在当时似乎每个人有一种看法:师生不能恋爱;师生恋爱是要不得的;如果师生恋爱,那位教师便不能为人师表!

    我和振中先生谈到这些,两人都禁不住笑起来。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同姓不婚,已经不是绝对的原则,师生又为何不能恋爱?

    当时已婚的老师中,便有好几对是师生恋爱而结合的。有的是从中国来,有的是从外地来。儿女成行,感情融洽,谁也不可非议!

    振中先生的思想,的确是开明的。他决不死握住一些教条,但他非常尊重优良的传统。有一位同道介绍他的亲戚到龙引教书。教了一年又回到他自己的学校去了。原来是他的那位亲戚和一位女子恋爱结婚,当地人士颇有微词,他便介绍来龙引教一年书避风浪。振中先生知道了,也是笑笑。想不到就轮到他自己做董事长的学校来了。

    我当然不鼓励师生恋爱,不过高师女生年龄不算太小,两年毕业之後就要到社会上去做事,早一点解决终身大事,也不能说是不对的,如果不违犯校规,光明正大的恋爱,决不是坏事。英美的中学,便有专家来指教交友恋爱结婚之类。

    也许是传统的观念,把老师看得太神圣了,连恋爱也列入「不该」之类。同时又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作祟:女子入学,已是不妥,岂可恋爱?

    不过,三区实在是可爱的。师生恋爱并没有闹到满城风雨。到了正式谈婚嫁的时候,也许因某些小事而发生一些周折。某一位女生家长非常反对他的女儿嫁给某位教师,理由很简单:籍贯不同。父亲拗不过女儿,终於答应了。後来他生病找医生,去星洲也好,去吉隆坡也好,都是由女婿陪同,小心备至。婿为半子,分忧不少。他自己固然庆幸答应了这件婚事,就是别人,也有羡慕称赞的。

    龙引的师生恋爱,多是英文教师,他们先後都已离开;倒不是人言可畏,而是另有高就。时光如流,他们都已儿女成行了。

    间或也有同学恋爱而结婚的。男女双方,有的是世交故旧,不然就是远戚近邻,在校时便已培养感情的基础。也有是离校之後方建立感情的。

    这些佳偶,偶尔仍会携儿抱女来拜访我,我感到非常愉快。

    如今有人提倡在学校里施行性教育。其实我们倘能容许情感的正常发展,已经够了。



Posted in 新文龙点滴 and tagged .